吃喝玩乐躺平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。

    转眼已经来到了三月初一。

    还有两日,就是萧景琰的登基大典了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礼部的人忙的脚不点地。

    萧景琰却是无所事事。

    萧景琰马上就要登基了,在外的文臣武将都赶回了帝都,准备恭贺萧景琰登基。

    东域也算是统一了,只是还有一个孙天宇逃亡在外。

    三月初三。

    萧景琰的登基大典。

    萧景琰早早便在雪儿的伺候下沐浴更衣了。

    沐浴更衣完毕,楚卿烟亲自为萧景琰束发。

    一切事宜皆完毕之后,萧景琰便出宫准备往圜丘(yuán  qiū)出发。

    一路上的仪仗,全都是由萧景琰召唤而来的武将们执行。

    来到圜丘后。

    萧景琰在钦天监选好的吉时开始祭天。但因为此次是景皇让位,而不是死后继位,所以会由景皇带领着萧景琰。

    祭天完毕,大臣们集体请萧景琰即位。

    随后,萧景琰被曹正淳扶上龙椅,穿戴上皇帝的冕服,接过景皇亲手交到他手上的玉玺。

    大臣们按照仪式进行拜兴礼,并宣布萧景琰正式即皇帝位。

    这样,就算是在在天地山川神只前完成即位仪式了。

    随后,萧景琰跟着景皇前往太庙追尊祖先,祭祀社稷神主,并接受百官的贺表。

    萧景琰在议政殿接受朝贺,并举行一系列仪式,包括列旗仗、设五辂、拱卫司陈设卤簿等。

    最后,萧景琰宣布,改国号为“汉”。

    登基的事宜很多,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
    总之,萧景琰在礼部的人的摆布下,只感觉比结婚还累一万倍。

    最后终于结束了。

    众人回到了议政殿。

    议政殿内,萧景琰坐在龙椅上,曹正淳接替了大太监的职位,站在一边。

    “今天大家都辛苦了,早些回去休息,明日正式恢复早朝。”萧景琰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是,臣等告退。”众人跟着萧景琰一起东奔西走了一天,也是累的快不行了,关键是今天三餐都没有吃,都快饿晕了。

    翌日。

    随着曹正淳一声:“陛下驾到”中,萧景琰的时代,正式来临了。

    “臣等,参见陛下。”众文武百官开始行礼。

    “众卿平身。”  萧景琰不怒自威的声音传来。

    “今日,朕初临大宝,理应大赦天下。”萧景琰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英明。”众文武一记万年不变的马屁送上。

    “正淳,开始吧。”萧景琰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,陛下。”曹正淳对着萧景琰一礼后,向前一步。

    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

    今朕初登大宝,大赦天下。凡非大奸大恶之人,非杀人放火之辈,皆可免除牢狱。

    所有秋后问斩者,可在朝廷指定人员陪同下,回家半日。

    钦此。

    “陛下英明!”众人又是一阵高呼。

    “继续。”萧景琰淡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曹正淳应声后,拿出下一份圣旨。

    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

    楚氏攸德,温婉贤淑,娴雅端庄,着,册封为后,六宫表率,为天下之母,内驭后宫,以兴宗室,外辅朕躬,以明法度。

    钦此。

    “恭贺陛下,得此良后。”众臣恭贺道。

    接着,曹正淳又拿出一份旨意。

    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

    自今日起,六部之上设立三省,为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。其中。中书省负责起草国家政令。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,并对其进行修改或否决。尚书省,负责执行政令。

    今日起,六部由尚书省统一管辖。

    取消丞相之职位,并入中书省中。

    钦此。

    此圣旨一出,众人瞬间炸开了锅,一时间议论纷纷,并向丞相杨文光看去。

    杨文光感受到众人的目光,知道自己不做点什么不行了,于是第一个站出来了说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
    其他文武百官见此,也纷纷出来行礼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
    这个制度一出,其实真正受影响的人并不多,六部还是原来的职责,只是从原来的直接跟皇帝对接变成了跟尚书省的官员对接罢了。

    目前来看,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丞相杨文光,毕竟中书省的出现,一下子将丞相的权利完全瓜分开来了。

    最后,曹正淳开始念出最后一道圣旨,乃是官员任免的圣旨。

    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

    封荀彧为户部尚书,陈宫为户部左侍郎,满宠户部右侍郎。原户部尚书崔墨任尚书省尚书令。审配为刑部尚书,程昱为刑部左侍郎,荀攸为刑部右侍郎。原刑部尚书武靖任尚书省左仆射。萧何为吏部尚书,张良为吏部左侍郎,陈平为吏部右侍郎。原吏部尚书胡迁任尚书省右仆射。郭嘉为兵部尚书,庞统为兵部左侍郎,戏志才为兵部右侍郎。原兵部尚书王波任尚书省郎中。

    原丞相杨文光任中书省中书令,诸葛亮为中书侍郎,法正为中书舍人,李儒为门下省门下侍中。

    三省其余官员由各自长官自行举荐,由陛下确定后任职。

    成立东海海军,周瑜任海军都督,甘宁任海军副都督。

    武将分封如下:

   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   武将分封比较杂,就不一一列举了,不然有水字数的嫌疑,之后会陆续出现。

    另设立锦衣卫,监察百官。

    锦衣卫指挥使:贾诩。

    钦此。

    事情议定便散朝了。

    萧景琰已经从东宫搬到了皇宫内的乾清宫中,而景皇则是搬到了大安宫去了,柳皇后陪着一起去了,将坤宁宫腾出来给楚卿烟。

    一切事务安排妥当,萧景琰将几位皇兄喊到了御书房。

    “皇兄们,坐吧。”萧景琰笑了笑说道。

    “谢陛下。”萧景峰几人行礼道。

    “哎呀,皇兄们是不拿我当弟弟了是不是。”萧景琰佯怒道。

    “没有没有,我就说六弟不会跟咱们见外的对吧。”萧景淼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五弟,不可无理,莫要忘了礼数法度。”萧景峰呵斥了一句道。

    “唉,大哥,咱们兄弟可是一起同生死过的,私下就不要在意这么多了。”萧景琰说道。

    “就是啊大哥。”萧景淼嘟囔了一句道。

    “唉,好吧,但是有外人在一定要尊礼法。”萧景峰也看出萧景琰说的是真心话,这才松口。

    “好啦,大哥,此次叫你们来,是想问问你们的想法。”萧景琰开门见山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有何事,你尽管吩咐就是了。”萧景峰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,四哥和五哥是要回蛮州去的,现如今,原楚国之地和赵国之地也划分成楚州和赵州了,我在想,你们是否愿意去管理这两地。”

    萧景峰、萧景元和萧景艺三人对视一眼,知道这是萧景琰对他们的信任,才会让他们外放一州。

    于是说道:“全凭陛下安排。”

    “那好,大哥,你最为稳重,你一人领赵州都督,都尉你自己选人,二哥任楚州都督,三哥任楚州都尉,这样可否?”萧景琰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等领命。”三人拱手道。

    “好,那这三州之地就交给你们了。”萧景琰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