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商家考虑得十分周全。

    作为他们的首批客户,李景元得到了特别的教学服务。

    有了这些专家的指导,工人们迅速掌握了操作新机器的技巧。

    新机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操作也更为简便。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二十多个人,现在则减少了近一半,别小看这减半的人力,这相当于释放出了一般人的生产力,有望使工作效率翻倍。

    "怎么样,李先生?新机器没让您失望吧?"

    进口机器的老板这几日一直留在临江县,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,与李景元也熟络起来。此人叫刘辉,专营服装机械。

    原先不了解,深入了解后,李景元发现刘辉的背景并不简单。原来他是国内旧机器原厂的经理。

    国内只有这一家旧机器生产商,全国的机器都源于此,其地位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他出国原本只是为了考察,在离开前,他并不认为国外的机器能比国内先进多少。但亲眼目睹对方的生产设备后,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眼界狭窄。

    差距相当显着。因此,对方选择了进出口这条路。

    以国内的发展速度,要追上国外的机器,还需时日。不如直接进口国外的设备,快捷又省事,还能赚钱。

    同时,也能推动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,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
    "很好,速度极快,多亏了刘老板提供的教学团队。"

    "这是我应该做的,我看李先生有扩展业务的打算,进出口商有几家,希望李先生未来还能考虑我的合作。"

    听到这番话,李景元也理解了为何刘辉这几天频繁出现在附近。

    原来他打的是这个算盘。

    不仅李景元发现了这个商业机遇,其他几位专营进出口的商人也注意到了这个商机。

    "你放心,其他人我不熟悉,如果还需要机器,肯定还会来找你商量。"

    刘辉在得到李景元的保证后,才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起初,刘辉并没有把李景元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毕竟,在他看来,李景元只是一个小县城的服装厂,前景有限。

    当他亲自来到连江县,亲眼看到李景元的服装厂后,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多么短视。

    目前,李景元的工厂虽不及国内的一些大厂,甚至在刘辉眼中,只能算是中下水平的服装厂。

    但刘辉看到了李景元工厂的潜力,李景元只是缺少时间,给他足够的时间,他的服装厂一定能在全国声名鹊起。

    对此,刘辉毫不怀疑。

    所以他急切地想要与李景元建立合作关系。

    李景元绝对是一个大客户,他要扩大规模,必然需要更多的机器,这就给了刘辉机会。

    当然,双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"太快了,新机器的生产效率太高,短短两周,仓库就被衣服堆满了,以前要堆满仓库,工人日夜不停地工作至少要一个月。"

    新机器的生产速度确实快,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。

    就是生产速度过快,下游合作商无法跟上节奏。

    虽然之前的商人和李精忠签了合同,但他们的需求不高,拿走的衣服并不多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仓库里再次堆积了大量的衣服。

    如果不暂停生产,堆积的衣服只会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这与之前helong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不过,李景元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,但这问题的本质并不相同。

    helong的衣服是因为无人问津而堆积,而李景元则是生产速度过快。

    "怎么办?要不要暂时停产一段时间?"

    "不能停,继续生产,这个问题交给我,不是什么大问题,相信我,我能解决。"

    李景元并非夸夸其谈,他确实有解决的办法。

    这是他在开始生产衣服前就应该考虑的,可惜当时他并未深思熟虑。

    这是他的疏忽。

    生产速度不能降低,尽管目前一切都在顺利进行,但李景元还未拿出具体的成绩。

    何常进还没看到期待的效果,自然不能停止。

    问题的根本在于缺乏稳定的商家。

    要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找到固定的下游合作伙伴,之前与helong合作的商人只是一些小商户。

    如今生产规模扩大,他们自然无法跟上李景元的步伐。

    寻找下一家服装供应商必须是大型的,普通商家无法满足李景元的要求。

    当然不能在邻近的县城寻找,因为现在临江县及周边几个县的大多数人都已选择与李景元合作。

    因此,李景元必须再次前往市里。

    只有市里的服装商才能符合他的需求。

    但在动身之前,李景元还有一些事情要做。

    在柳红莲提出问题后,李景元就有了解决方案。

    他打算在市里举办一场服装展览,如果直接去找那些商人谈合作,恐怕会被视为愚蠢。

    李景元必须展现出实力,至少要让对方看到与他合作有利可图。

    否则别人凭什么仅凭他几句话就与他合作?

    “给我看看你们最近设计的衣服?”

    目前工厂生产的正是何欣他们设计的新款。

    在生产过程中,何欣等人也没有闲着。

    能得到李景元的认同,他们感到非常开心。

    三人几乎不分昼夜地创作,自从李景元指出了他们的问题,他们的进步也相当迅速。

    现在即使没有李景元的指导,他们也能一起设计出一些体面的衣服。

    虽然不够完美,但不再像以前那样过于理想化。

    “这是我们新设计的,这次我们考虑了实用性,你看还有哪些没考虑到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何欣将一叠设计稿交给李景元。

    李景元只扫了一眼便放在了一边。

    “很好,你们之前的设计稿也拿给我看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