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天后,城里有了五个施水点,其中四个分别位于四个城门口,另一个则在码头。

    云府负责的是东城门口的这个施水点,每天卯时初,就会有小厮从西角门搬出十担水,放在骡车上,拉到东城门。

    午后,会再送去十担水,而上午,发给百姓的是普通的水,下午则是酸梅汤。

    虽然施水点的水,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但这份善举还是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和希望。

    皇帝对提议施水的赵望舒颇为赞赏,特意召见云灏,对他道:“民间俗话,妻贤夫祸少,妻子贤良,家道昌盛。净遥,家有贤妻,实乃幸事。”

    “谢陛下夸奖,拙荆素来心善,见不得人受苦。”云灏淡然道。

    “听闻你的长子就要出生了,孩子的名字可曾取好?”皇帝问道。

    皇帝问这话的意思,就是想为他儿子赐名,以示恩宠,可云灏不稀罕这个恩宠,如是撒谎道:“回陛下的话,家母已为小儿取好名字了。”

    “云夫人取的是什么名?”皇帝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陛下的话,家母为小儿取的是云煜,‘谷中暗水响泷泷,岭上疏星明煜煜’的煜字。”

    皇帝点点头,“云煜,是个好名字。”

    “谢陛下夸奖。”云灏垂睑道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,朕赐予你长子宁远将军之职,希望他长大后,不输他祖父威名。”皇帝说道。

    宁远将军是从五品武职散官,虽没实权,但依大良律法,边关危急时,宁远将军亦有领兵之权。

    云灏闻言,并未立即叩谢,而是抬眸望向皇帝,眸色淡淡,“陛下,臣的长子才将出生,陛下就给他这么大的恩宠,这会不会太过招摇了?”

    “净遥,你不必顾虑这些,云家世代忠良,而今你妻子又十分仁孝,这孩子受得起这份恩宠。朕相信,云煜这孩子将来必会有一番作为。”皇帝笑道。

    云灏闻言,这才叩首谢恩,“臣代小儿谢陛下隆恩。”

    “北狄那边送来了贡品,朕瞧着那几块皮料不错,你带回去给你妻子吧。”皇帝又赏了东西。

    云灏再次谢恩,带着皇帝赏赐的东西回府。

    府中,赵望舒正让下人把池塘里的鱼捞出来,池塘里的水下降的厉害,鱼都搁浅了。

    云灏在玲珑院,进进出出都没找到人,问婢女道:“少夫人去哪里了?”

    “少夫人去北角池塘了。”婢女答道。

    云灏就往北角池塘找人,远远的就瞧见,赵望舒坐在凉亭里,悠闲地嗑着瓜子。

    他走过去笑问道:“夫人,外面这么热,你怎么坐在这里?”

    “这里不热,挺凉快的。”赵望舒拉他坐下,“你帮我想想,这些鱼怎么处理好?”

    云灏看着那些半死不活的鱼,想了想,道:“拿盐腌了?”

    赵望舒皱眉,“金鱼不好吃,肉少刺多,腥味还重,没人会吃。”

    “我的夫人,穷苦人家可不嫌弃这个。”云灏笑了笑,“就算不用盐腌,把它们送到北城去,也有人抢着要。”

    赵望舒闻言,眼睛一亮,“这倒是个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安排下人把鱼送过去。”云灏起身道。

    “等等,白给的,会有人一直领,也不会珍惜。我觉得,大鱼就收三文钱一条,小鱼就收一文钱一条。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那些倒卖之人,但有一点的约束。”赵望舒说道。

    云灏点点头,“夫人所言极是,那就这么办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还有,一人只能限购一条。”赵望舒又补充道。

    “这法子好,夫人太聪明了。”云灏笑赞道。

    他让下人将那些捞起的金鱼,分大小放入大木盆里,运去北城售卖。

    “金鱼运走了,我们回院子吧,陛下赏了些东西,你挑一挑喜欢的,不喜欢,就放库房里去。”云灏扶着她起来。

    回到院子,赵望舒一眼便看到了那几箱赏赐。

    走近一看,发现箱子里面除了一些珍贵的首饰和布料,还有一尊玉山子摆件。

    玉山子雕刻得极为精致,山峦叠嶂,流水潺潺。

    “这尊玉山子真是精美绝伦,摆在书房里吧。”赵望舒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是皇上特意赏赐给你的,以表彰你这次立下的功劳。”云灏笑道。

    “功劳?”赵望舒微蹙眉,“是指我提议施水吗?”

    云灏点点头,“造福于民,大善。”

    “些许善举,不值一提。”赵望舒拿起一枝赤金衔珠簪在云灏面前晃一晃,“好看吗?

    云灏接过发簪,插在她的发髻上,“夫人戴什么都好看。”

    赵望舒嗔了他一眼,“就知道哄我开心,我现在胖嘟嘟的,哪里好看了。”

    云灏轻轻握住她的手,目光温柔,“在我眼里,你永远是最美的。就算以后白发苍苍了,也是最美的老太太。”

    赵望舒摸摸他的脸,笑盈盈地道:“你也是最俊的老头子。”

    两人相视而笑,一时间,屋内充满了温馨和甜蜜的气氛。

    夫妻俩温存了一会,赵望舒继续看赏赐,除了那个玉山子、赤金衔珠簪外,她还挑出两匹布料,“这银红色的我做外裳,这银蓝色的,给你做外袍。”

    “听你的。”云灏没有异议。

    其他的赏赐,赵望舒让婢女做了登记,放进了专门存放御赐之物的库房里。

    赵望舒这个提议的人,都得到了皇帝的赏赐,姚山栀这个负责施水事宜的人,自然也得了皇上更多的赏赐。

    这让三位郡王懊恼不已,他们怎么就没想到施水呢?

    白白的让两个女子,占了这份功劳。

    偏在这时候,良弼郡王那边传来了找到水源的好消息,让他们的心情更差了,“该死,怎么会让他先找到水源?”

    这个消息如同一缕春风,瞬间吹散了皇帝心中的阴霾,他面露喜色,“找到水源了?在何处?”

    工部尚书恭敬地回答道:“回陛下,良弼郡王在城外三十里的山洞里寻得一处水源,水量充沛,足以解决京城之困。”

    皇帝听后大喜,“好好好,吾之爱子不负朕所望。”

    三个郡王闻言,满腹嫉恨。

    ()